学员分享
什么是舆情的研判
时间:2020-07-27 14:03
【我要纠错】
-
数据量:除了常规媒体数量,还可以对比是否覆盖了微博、公众号、资讯APP、论坛、广播、电视等等,根据自身需求,选择够用的即可。 -
时效性:由于监测公司和媒体、企业合作的方式不同,因此不同软件获得信息的时效性也不同,有的是实时获取,有的则可能延时几个小时。对于危机公关处理而言,早监测到舆情,就有可能早解决,避免大规模扩散。 -
准确性:软件的监测词一般都是企业自己设置的词组,部分软件的情感判定,可以根据企业的不断修正而越来越准确。选择一款准确性高的的软件,可以避免大量干扰信息,提升日常工作的效率。 -
方便性:常规的软件可以通过邮件、短息、电话、微信等方式汇报信息。企业可根据舆情等级设置不同内容的汇报方式,以便方便高效、快捷的处理相关舆情。 -
加分项: 一是分析能力,软件可以根据数据库信息,分析某条舆情的发展脉络,原媒体、转载情况、关键节点等,有助于在处理舆情时,抓住重要信息,优先处理。二是,报告能力,可以根据设置的关键词,进行舆情报告的分析,或定向生成日报、周报、月度报告等,有助于专项了解某一时期的舆情特点。
-
传播扩散:通过在一段时间内“原发文章的数量、报道媒体的权重、转发的数量、评论数量”等信息,去衡量事件的传播情况。同时通过传播的扩散走势,可以判断舆情的波动点,发现舆情信息发展变化规律。 -
公众关注:通过一段时间内“论坛发帖评论、微博发博评论、新闻评论甚至视频弹幕”等内容、数量信息,判断公众的关注重点、兴奋点。 -
内容敏感:判断内容的情感,正面、负面、中性,对企业较大影响或无影响等。 -
态度倾向:对该事件,公众基本持有的观点是哪些,点赞、吃瓜、吐槽、愤怒等等。
